(一)建立6S管理推行组织,明确职责权限
1.建立领导小组
组长:一般由组织管理层中的领导成员担任
成员:主管6S管理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领导
1) 负责6S管理体系的决策与实施的有效性。
2) 负责批准6S管理工作计划。
3) 负责协调和确保6S管理实施过程所需的各类资源。
4) 负责规定各部门的职责。
5) 负责6S管理中包括资源、职责和奖惩等重大问题的处理。
6) 负责组织评比、验收6S管理体系。
2.成立工作小组
组长:组织领导层中主要人员
成员: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专职人员
1) 负责实施本单位6S管理工作计划,按照计划要求监督、检查、指导本单位的实施。
2) 负责及时提出6S管理实施的各类资源并组织落实。
3) 负责编制、审核各类文件,并及时上报主管领导审批。
4) 提出6S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奖惩建议。
5) 负责6S管理涉及的外部的协调与沟通。
(二)宣传动员
1) 使全体员工都明确认识到实施6S管理的重要性、目的和必要性。
2) 利用内部宣传刊物和板报,举办展览宣传展示、评比,体现和展示6S进展的结果和效果。
(三)对组织进行初步诊断
工作由小组成员与咨询人员共同编制6S管理的初步诊断计划,按计划对组织的现状进行初步诊断,形成初步诊断报告。
要求:
1) 对组织的经营目标、战略、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的分析,人力资源现状、团队情况、激励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调查。
2) 对组织与6S管理相关的标准、工艺流程、规定和所有与6S管理有关的文件的收集和汇总。
3) 对组织的生产场所、辅助场所,含库房、办公室、后勤等的定置管理及配制管理。
4)预先编制诊断检查清单,采用记录和照相、摄像等方式,反映组织6S管理的实际情况。
5)经过综合判断分析,了解6S管理现状,识别关键问题、提出改进方向和对策。
(四)编制6S工作计划
根据诊断结果,编制6S管理实施计划,划分活动阶段。
要求:
1)工作计划包括导入阶段、实施阶段、验收阶段和巩固阶段。
2)工作计划应包括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、重要程度、工作内容、分工和职责、检查要求、具体时间和验收标准。
(五)拟定企业6S管理方针
要求:
1)6S管理方针要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,与正在实施的其它各项管理相协调;
2)管理目标要与组织的管理方针相一致,与正在实施运行的其他体系的管理目标相结合。
(六)全员培训、教育
要求:
1) 培训对象包括组织与6S管理相关的各级各类人员,培训方法针对不同层次人员采用集中式或滚动式培训。
2)编制培训计划,一般可涉及6S基本知识、生产现场的管理、产品的工艺流程、安全和环境知识等。
(七)启动和实施6S管理活动
按照批准的6S工作计划组织实施,并根据工作的开展制定滚动式计划。
要求:
1)选择试点区域进行(班组、库房、办公室),重点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。
2)在试点区域相对成熟后,全面推广,包括红牌作战、初期清扫、物品定置与标识、污染源治理、目视化提升、标准化建立。
3)每步工作开展之前应制定准则、标准和检查要求。
4)与其它现行有效的管理体系相整合,提高运作的有效性,建立长效机制。
5)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,推行实施,包括使用标识、定制图、看板、目视管理。
6)在6S实施一段时间后采用“黄牌”警告手段,促进深入开展6S管理,进行检查、评审,对不符合者贴黄牌警告,限期改正。
(八)验收阶段
要求:
1)按6S管理实施计划编制阶段和最终验收标准。
2)甲乙方共同组成检查组依据验收标准检查、打分做出合格评价。
3)针对不符合要求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。
(九)巩固阶段
要求:
1)经过评价和验收合格的6S管理体系应制定持续的工作计划。
2)要建立6S管理长效机制,从制度和管理上进一步明确6S管理和检查、评比和奖惩制度。